主演:周渝民 薛仕凌 杨贵媚 谢欣颖 于子育 张轩睿 詹子萱 蔡振南 盛鉴 李维维 刘子铨 阳靓 陆弈静 黄镫辉 白润音 郑又菲 张翰 朱芷莹 屈中恒 黄迪扬 陈希圣
導演:林君阳
簡介:一場突如其來的超市縱火案奪走五條生命、留下十二名傷患,也點燃整個社會的憤怒與混亂。這起事件不只是暴力的結果,更像是一面鏡子,反射出制度的裂縫、人性的殘缺,與一個社會如何「選擇性地」看待受害者與加害者。劇情從三個時間軸並行展開:縱火案發生當日、五年前案件關鍵人物的過去、與二十年後社會制度改革的餘震,三段時間軸不斷交錯,如一層層剝開的傷口,讓觀眾逐步理解為何人們一步步走向崩潰,又是否真的有被「接住」的可能。馬亦森,一位精神科醫師,是這場縱火案的受害者之一。他失去了妻子與年幼兒子,本可選擇離開,但他選擇留下來。這個決定,不是因為他堅強,而是因為他無法承受無所作為的痛。他開始調查案件,卻在接近真相的過程中,發現兇手是患有嚴重思覺失調、曾多次求診未果的病人。而這個病人,曾短暫出現在馬亦森五年前主導的一場精神健康改革公聽會上,那時他一眼看見對方的眼神,空洞而悲傷。他一邊試圖尋找司法正義,一邊面對自我專業的潰敗。他的內心逐漸撕裂:既想懲罰,也想理解。他走進法庭,不只是作為證人,而是作為整個社會對「未被照顧的人」的代言者。他在精神鑑定報告上簽下自己的名字,但那份報告既是證明加害者失控,也是宣告自己曾經失職。與他交錯的,是高政茗,一位在火場中失去母親的中學老師。她從最初的憤怒與仇恨,逐漸開始思考:「如果這個社會從來不承認自己也有責任,我們是不是也變成了某種『共犯』?」她一度走上極端,公開在媒體前質疑法官、攻擊精神鑑定制度,但後來在與倖存傷者和加害者家屬的接觸中,情緒開始轉化。她成為支持成立受害人協會的推手,學會在傷痛中尋找共同體,而不是孤立的仇恨。縱火者的哥哥(由黃鐙輝飾演)則是一條看似邊緣卻極具震撼力的支線。他是那個多年前曾寫信求助社福機構的人,信中提到「我弟弟不正常,但我們家付不起藥費」。但那封信從未被正式回覆。他在人群中像幽靈一樣穿梭,直到案件爆發後,才重新被社會看見。他不是加害者,卻活在所有指責的陰影下。他的一句話成了全劇核心:「我不是沒求救,是你們沒聽見。」而在政治層面,高政光的掙扎同樣貫穿整部劇。他當上立委後,成了國民法官制度的改革推手,但母親——老牌政治人物高張玉敏——卻用一切手段避免此案成為改革起點,只因害怕「動到根基會讓體制崩盤」。他與母親的拉扯,不只是家族權力的繼承與背叛,更是新與舊、透明與遮蔽之間的對話。他在法案通過那晚對著記者說:「我們今天讓法官不是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審判,是整個社會一起學著承擔。」劇情最終在一場跨越二十年的法庭重審中抵達高潮。過去未被處理的錯誤,一個一個浮現。觀眾終於明白:案件本身並非全部,而是折射出我們從不願直視的問題——制度的空白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以及,那些一直沒有被好好接住的人。《我們與惡的距離 II》不再只是悲劇敘事,它是一封寫給整個社會的提問信。當一個人墜落時,是誰應該伸出手?當加害者也是受害者,我們的怒火該往哪裡去?這部劇不給答案,因為它知道,真正的答案,永遠來自於我們願不願意看見「人」,而不是「標籤」。